刘志飞教授和Ronan JOUSSAIN
几年前,Ronan JOUSSAIN登上著名的法国海洋科考船Marion Dufresne号前往孟加拉湾。他在那里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沉积岩心取样。几年后,这位年轻的博士研究生来到上海,加入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实验室,受中国刘志飞教授和法国Christophe COLIN教授联合指导。他一直在对来自孟加拉的首批岩心取样进行分析,以了解喜马拉雅山脉的风化情况,他用X光衍射仪分析这些试样,并用等离子光谱仪来找出试样中所含的沉积物的特性。
法国驻沪领事馆科技处2014年4月10日访问了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了这位海洋沉积物专业法国籍博士研究生职业历程和未来规划。
请介绍一下您从法国到中国的经历
J我在巴黎南部大学(巴黎十一大)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是沉积学与古气候学。2012年,也就是我读硕士的第一年,我有幸搭乘Marion Dufresne号参加了一个古海洋学考察(MONOPOL MD 191)。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在孟加拉湾进行海水和岩心取样。当时,我的导师Christophe COLIN教授和我谈起了他与刘志飞教授进行的长期合作,并建议我到中国跟随刘教授进行我第二年的硕士研究。在从事南中国海地区的研究之前,刘志飞教授曾经在西藏地区工作过。他认为接受一位专攻孟加拉湾地区研究的学生也有助于他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工作。这个阶段进行的很顺利。毕业时,我请求刘教授与Christophe COLIN教授联合做我的博士指导老师,他同意了。所以,我的博士生研究项目既属于法国国家科研署 MONOPOL项目,还得到了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这使我可以继续对2012年提取的沉积物进行分析。
您的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研究目标是什么?
岩心分析是一项昂贵且复杂的工作。我所参与的项目是个涉及10个法方实验室的交叉学科项目,涵盖了多个分析方面,如矿物学、沉积学(尤其是颗粒尺寸研究)以及地球化学(以收集关于季风降水、洋流及海洋温度的信息)。我的工作主要是了解季风雨对风化的影响: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这种现象影响着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我研究的大多数沉积物是由喜马拉雅山的风化产生的,可以追溯到大约18万年前(第四纪末期)。我借助地球化学绘图仪进行这项研究,该仪器可以进行较为精确的地质分析(误差为100到1000年)。
中法合作对您的项目有什么帮助?
首先,该项目是长期合作的成果,刘志飞教授本人就曾在15年前到Christophe COLIN教授的实验室(GEOPS实验室)进行过博士后研究。其次,这种合作是“互通有无”的。IDES实验室受益于中方为此项目部署的非常重要的和补充性的工具。这种合作也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已经在该领域,不管是从基础设施还是科学水准,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它同样是对同济大学实验室在南中国海关键地区亚洲季风体系研究的补充。就我自己而言,我深度参与到该项目中,从我到上海后,我有幸参与了多次国际会议,并接触了许多与我研究课题相同的学者。我所在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备,而且工作环境也很令人满意。
您对想来中国学习的法国学生有什么建议?
重点是要很好地了解你的合作伙伴:我就是这样,Christophe COLIN教授和刘志飞教授合作发表的很多出版物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合作非常默契。我想特别提一下语言问题:我们实验室所有的人都能说流利的英语,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我建议要学习一些汉语,哪怕是最基本的,这对融洽相处很有帮助。
您对未来有什么展望?您有什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