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4日,由同济大学主办的“AI赋能交通国际学生秋季营”在上海圆满落幕。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法国、希腊等多个国家的学生、学者及行业专家,共同围绕数字化与可持续背景下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学员们参与了多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其中包括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潘海啸教授主讲的《中国多模式交通系统》和交通学院沈博洋教授主讲的《超导智能轨道交通能源系统》。讲座内容涵盖了多模式交通、智能轨道、多式联运、能源系统等前沿领域。

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包括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学院的八自由度模拟驾驶器、铺面加速加载实验系统、三相映射综合交通实验平台、多制式轨道交通仿真实验平台和道路安全模拟实验室,汽车学院的智能网联测评基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等,并走访了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园区以及入驻该园区的上海众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瑞桥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了同济大学在交通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成果。

活动期间,学员们参加了“交通创造价值”第十八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系统研讨会,与全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交通系统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技术实现路径。同时,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上海城市考察和中国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国际学员更深入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底蕴。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秋季营不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还进一步巩固了同济大学与法国及欧洲高校、企业在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未来开展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